武术将成为中小学必修课
关键词:武术将成为中小学必修课 无锡师资力量能否跟上? 发布时间:2014-04-02 点击数:2730
中国江苏网3月13日讯 今年起,武术将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必修课。3月12日,记者获悉《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日前出炉,明确将武术列入了体育课必学内容。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很多学校将武术作为体育课选学内容,还有学校自编了武术校本教材。现在武术成为必学课程,业内人士认为既对学生身体锻炼有积极作用,也传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武术教学要占体育总课时30—50% 记者从市教育局体卫艺处了解到,实施方案相当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体育课“课程标准”。这是根据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再结合我省体育课实际制定的。也就是说,今后体育课将有地方性标准可循。
实施方案给出体育课必学内容、限学内容和自选内容。必学内容包括基本活动技能(田径类、体操类)、武术和体育与健康知识,要求“在实施方案中作出具体的规定性要求,全省所有学校必须教学”。
限学和自选内容主要根据学校硬件和学生自身的条件来选择。限学内容有:球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韵律活动与舞蹈;民间传统体育。自选内容有:游泳、三门球、中置足球、花样跳绳、国标舞(体育舞蹈)、定向运动、新兴运动项目等。
方案对课时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武术、田径等必修课程,要求一、二年级占到体育课内容的50%,三、四、五、六年级占到40%,初中占到30%。对限学内容,要求一、二年级占到30%,三年级到初中均占到40%。对自选内容,小学阶段占到20%,初中阶段占到30%。
芦庄二小除了校本教材还有武术馆
记者了解到,我市学生对武术其实并不陌生。崇安区体育教研员范伟华告诉记者,以前武术是体育课的选学内容,在排课过程中,学生们也许这个学期学韵律操,下个学期才轮到学武术,而现在则变成了必学课程。“不过,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区里所有中小学都已经将武术教学列入了体育课必学的内容。”
南长区芦庄第二小学有着鲜明的武术教学特色。昨天,记者在学校看到,校园里有一条特色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兵器谱、武术流派以及历史上有名的武术家,操场的围墙上也涂鸦了各种招式的武术动作,整个校园充满了浓郁的武术文化氛围。学校里还有一个小型武术馆,里面放置了校方专门从南京购买的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一样都不少。
该校杨校长告诉记者,学校的武术教学已有10多年了,不过从几年前开始,学校在建设过程中更强化了这方面特色。除了从环境上营造氛围外,学校还自编了一套名为《武之韵》的校本课程,每个年级都有一本,内容包括武术的起源发展、武德修养、常用器械、名家介绍等,在每个月一次的室内体育课学习理论知识,室外课则学习武术动作。
每天15点左右,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孩子还要跟着音乐集体做武术操,这也是学校自编的。此外,学校组建了武术队,每周训练3次,在南长区举办的武术比赛里经常名列前茅。
体育老师也要加入“习武”阵营
武术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不受时间、季节限制,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可适应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要求。武术被列入体育课必学内容,*大的问题就是师资能不能跟上。
记者了解到,整个崇安区武术专业毕业的体育老师屈指可数,芦庄二小打造武术特色也专门聘用了一位民间的武术教练。“其实,师资的问题并不大。”杨校长说,中小学的武术教学主要是先练一些拳、掌、勾的基本手法,弓步、马步的基本腿法,再进入组合动作、攻防和五禽操等套路。老师们可以通过录像等现代化电教设备进行统一培训,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范伟华告诉记者,武术被列入体育课必学内容的要求提出来以后,各个学校的体育老师已经展开了武术教学调研并作为当下的研讨重点,3月26日全区的武术教学研讨课就将在东林中学举行,全省配套的武术教材晚些时候也会推出。 (陈菁菁)
原标题: 武术将成为中小学必修课 无锡师资力量能否跟上?
【本文相关关键词:武术将成为中小学必修课 无锡师资力量能否跟上? 发布时间:2014-04-02 点击数:2730】 【无锡少林武术网是专业的武术学习、培训,跆拳道学习、培训,散打学习、培训以及中华武术文化的网上家园。】全国统一免费咨询热线:0510-85136588 网址:www.wxwushu.cn E-mail:wxwushu#126.com特别提醒:如果您对本文感兴趣,请和我们联系;如果您需要转载本文请注明“出自无锡少林武术网(www.wxwushu.cn)(网站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均转载自国家正规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你觉得转载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作出处理或删除,本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特此声明!本站用户请严格遵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